随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加速,关节模组正向更高扭矩密度、更低成本、更智能化方向发展,同时注重与 AI 算法、传感器的协同优化,以推动机器人在工业、服务、医疗等领域的规模化落地。
关节模组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部件,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 轻量化与紧凑设计
极致轻薄:如意优 PHT 系列关节模组重量仅为 673g-2167g,厚度 66.73mm-89.03mm,较旧版本减重 30%、减薄 20%,显著降低机器人上半身惯量,提升稳定性。
中空结构:部分模组(如 PHT 系列)采用中空内径设计(14mm-18mm),便于线缆集成,优化内部空间布局。
2. 高扭矩与高性能
强劲动力输出:主流产品峰值扭矩覆盖 23Nm-315Nm(如本末 P1010A_111 达 120Nm,云深处 J100 达 315Nm),适用于不同负载场景。
高扭矩密度:如灵足 Robstride04 达 85.72N・m/kg,本末 P1010A_111 达 107.5N・m/kg,实现 “小体积大出力”。
快速响应:响应频率可达 300Hz(如灵足产品),确保机器人动作敏捷精准。
3. 高精度与稳定性
闭环控制技术:采用双绝对值编码器、全硬件 FOC 算法,提升位置 / 力矩控制精度,速度抖动<1%。
低齿槽效应:通过电机本体优化设计,减少力矩波动,运行更平稳顺滑。
抗环境干扰:IP67 防护等级(如云深处 J80/J100),适应户外复杂环境;抗冲击振动设计保障长期可靠性。
4. 智能化与集成化
一体化集成:集电机、减速器、编码器、驱动器于一体,简化机器人组装流程,降低开发成本。
驱控分离设计:部分模组(如云深处)支持灵活搭配驱动器,适配多样化场景需求。
自适应算法:支持实时参数调节与故障预警,提升复杂工况下的适应性。
5. 模块化与标准化
接口标准化:如本末 P1010A_111 支持两侧串行接线,方便扩展与维护。
多场景适配:覆盖工业机械臂、人形机器人、四足机器人、医疗康复设备等领域,通过不同减速比(如 10:1)和扭矩配置满足差异化需求。
6. 可靠性与耐用性
材料优化:采用高强度齿轮(如 0.65 大模数)、钢套加固结构,避免崩齿和磨损。
寿命测试:通过双机对拖法等验证,确保额定工况下长期稳定运行。
能量管理:部分产品支持宽电压输入(18V-60V)及能量回收技术,提升能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