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锂电池生产的核心环节 —— 涂布工序中,狭缝式涂布模头的精度与调节效率直接决定电池性能与产能。传统设备受限于 1 厘米级手工调节间距,依赖人工 24 小时监测测厚仪数据,导致涂布均匀性失控、A 品率低下、人力成本高企,成为行业长期痛点。如今,微型伺服电缸的创新应用,正推动这一关键工序迎来颠覆性变革。
毫米级精密驱动:从 “人工千分尺” 到 “智能全自动”
作为驱控一体化直线伺服系统,微型伺服电缸集成了高精密减速器、空心杯电机、丝杠机构及伺服控制模块,在仅 12mm 的极限间距内实现 ±2μm 精度控制与 40 公斤推拉力输出(因时机器人技术参数全球领先)。这一突破使涂布模头每个调节滑块均可独立配置电缸,替代传统千分尺手工调节,通过主控制器单元的闭环算法实时动态校准,彻底解决了调节滞后与精度波动问题。
数据显示,改造后的智能闭环模头涂布 COV 值(均匀性指标)降至 0.15%,A 品率提升至 90%,生产效率同步优化,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工艺 “靠人盯、靠经验” 的粗放模式。
头部企业验证:从技术创新到规模化应用
因时机器人作为微型伺服电缸领域的开创者,自 2022 年起助力行业 TOP 级电池厂实施闭环模头改造,其产品凭借 “最小间距 12mm、全系列标准化适配” 的特性,覆盖超 90% 涂布机型号,2023 年累计交付上百套智能模头,年产量突破万台。目前,该企业已与全球前十电池厂商达成合作,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通过规模化生产验证,成为新能源设备商升级首选方案。
其产品矩阵涵盖 20pin 至 80pin 以上多规格接口模块,支持从窄幅到宽幅模头的柔性适配,通过总线电缆实现多电缸协同控制,构建起 “传感器实时反馈 - 算法智能决策 - 执行器精准动作” 的全闭环体系,推动涂布工序从 “人工经验控制” 迈向 “数字智能控制”。
开启锂电制造柔性化新篇
除核心涂布环节外,微型伺服电缸的微小型化、高精度力控特性,正延伸至电池生产的检测、极耳焊接等工艺,为产线柔性化改造提供底层驱动支持。因时机器人研发团队源自北航、上海交大等高校,十年技术积淀形成从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能力,未来将聚焦微精密运动控制技术,助力新能源工厂实现 “设备互联 - 数据互通 - 智能生产” 的智能制造升级。
随着全球电动化加速,锂电池产能需求持续攀升,这场由微型伺服电缸引发的涂布设备革命,不仅破解了 “良率与效率” 的制造悖论,更标志着新能源生产从 “规模扩张” 向 “质量与效率双提升” 的关键转型,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技术新动能。